来源:滚动播报
(来源:上观新闻)
“新凉喜见栗,物色近重阳。”这是宋代诗人舒岳祥在《初食栗》中描绘秋风渐起时品尝栗子的情景。刚吃过月饼,沪上一些食品店又在沿街的档口摆出电炉,翻腾着的糖炒栗子传出哗啦哗啦的声音。这是许多上海人秋冬季里喜欢的一种零食,连滑稽大师姚慕双都绞尽脑汁,这么好吃的东西该怎样翻译成英语呢?索性叫它“kaokailaiqie(敲开来吃)”吧,似乎特别贴切。
民间有谚语:“八月的梨子九月的楂,十月的板栗笑哈哈。”苏辙在《食栗》中感叹:“老去日添腰脚病,山翁服栗旧传方。”这吻合了《本草纲目》的记载:“栗,味咸温无毒,主益气,厚肠胃,补肾气,令人耐饥。”难怪李时珍将它称为“肾之果”。
我国的板栗品种十分丰富,食栗的历史也相当久远。优质的板栗形态小巧饱满、果肉金黄,煮熟后口感糯软、回味清甜。糖炒栗子是流行于很多地方的传统小吃,传说起源于北宋时的开封府。除了糖炒,栗子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吃法。栗子烧鸡、栗子烧肉是最普通的家常菜,巧克力裹栗子是一道很不错的小点心。做水果羹等甜品,加点碎栗子进去,品质会提升一个档次。曹雪芹笔下的袭人也算是个“栗子控”吧,连宫里赐的糖蒸酥酪都不理会,却说“我只想风干栗子吃”。这风干的栗子应该是刚下树的板栗,被风吹的时间不能太长,干壳是坚硬的,果肉是温润软糯的。
展开剩余25%向一位卖了20多年糖炒栗子的阿婆请教,常见的栗子大致分为两种形状,一种是一面圆一面平的,另一种是两面都平的,想吃甜度高的就选前者,想要不太甜的就选后者。其实,生活里有很多事情就像选栗子,有人偏爱圆面栗子的浓甜,有人钟情平面栗子的清淡,从无绝对的好坏对错,那些合了自己心意的,便是最好的滋味。
原标题:《十月栗子笑哈哈丨新民随笔》
栏目编辑:郁晶陶 题图来源:上观题图
来源:作者:新民晚报 王蔚
发布于:北京市正规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