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8年3月初春时节,井冈山的山间小路上走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——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。他此行肩负着传达中央重要指示的使命,带来了1927年11月扩大会议决议和12月底给湖南省委的指示。令人震惊的是,其中竟包含一条针对毛泽东的处分:开除党籍。虽然事后证实这是一次严重的误传,但在当时的环境下,这个决定无人敢质疑,就连毛泽东本人也只能默默接受。
这个突如其来的处分带来了严重后果。失去党员身份后,毛泽东自动卸任了前委书记和党代表两项重要职务——按照当时规定,非党员不能担任党内职务。他只能转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。对于这位革命事业的坚定领导者来说,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。
这场风波的源头要追溯到1927年12月28日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。在《说不尽的毛泽东》一书中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:周恩来当时对毛泽东似乎还不太理解,曾提出要撤换毛泽东。这句看似简单的历史评述,却在千里之外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引发了一场政治地震。
展开剩余68%1927年11月,上海的一间秘密会议室里,由瞿秋白主持的临时中央扩大会议正在紧张进行。李维汉、李立三、周恩来等领导人围坐讨论,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也列席会议。会上,罗明纳兹严厉批评了八七会议后各地武装起义的领导人,认为他们都犯了机会主义错误。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被定性为单纯的军事投机失败。会议决定给予毛泽东严厉处分:开除其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资格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这个处分决定正是由周恩来提出的。
当特派员周鲁跋山涉水来到井冈山传达决议时,不知是理解偏差还是其他原因,竟将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撤销现任省委委员的处分,错误地升级为开除党籍。这个严重的误传将处分程度推向了最高级别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次会议上,虽然周恩来被增补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,但他领导的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同样受到了警告处分。临时中央认为,周恩来和毛泽东犯的是同样的错误——军事投机。
历史学者对此有过精辟分析:周恩来当时主要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制定的方针框架下行事,他对革命工作的考虑十分周密,总是有条不紊地执行上级决定。这解释了为什么他会提出撤换毛泽东的建议,并非出于个人恩怨,而是基于当时的政治判断。
周恩来对毛泽东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。从最初的质疑到后来的信服,这个转变是在共同革命的实践中完成的。当看到毛泽东成功指挥前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,特别是在长征途中目睹毛泽东化险为神奇、转败为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后,周恩来对毛泽东的敬佩之情与日俱增。
革命情谊的建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。许多开国元勋在晚年被问及为何如此敬重毛泽东时,他们的回答出奇地一致:因为毛主席能带领我们打胜仗。在那个生死攸关的革命年代,能够打胜仗就意味着能够保全革命火种,能够带领大家走向胜利。正是在一次次运筹帷幄、决胜千里的战役中,毛泽东逐渐树立起了无可替代的领导权威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